资本主义寻踪(一)

Pantheon迎来第二季,如其所述,人类的问题多数是物质与正义间的矛盾。当然这个论题的假设是:人类本质上向往正义。除去物质,剩下的就是正义,大约世间的不平都是源于物质世界的不均。这不均,起源于资源的有限,加剧于分配的不公,当然这一切,都会终于一样的结局:死亡。

当然人类社会的历史,对这宏大的问题一直有所回应。Pantheon自然也是,UI(uploaded intelligence)让人扶摇直上九万里,再也没有物质之束缚。当然这充满科幻的色彩,回到现实,资本主义便是其中最响亮的回应。

如今之世界,物质丰裕之程度,已非千代之古人所能臆想。沃尔玛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应接不暇[……]

继续阅读

贪婪?驱动:破坏

from dalle3

前几日,正在看数字信号处理的书;这本书有许多俏皮话,也有不少有哲理的话。当设计Sinc-Windowed 滤波器的时候考虑Ripple和Roll-Off,这一细节激发了我的思考。从这个原则,揭示了一个更深远的真理:过度追求一方面的完美性能,可能会导致另一方面的性能不成比例地下降。当我们把这个概念扩展开来,就会发现,如果对滤波器的性能要求过于苛刻,最终不可避免地会以牺牲处理时间和增加代码复杂性为代价。

这个现象启发我们深思一个更广泛的议题:贪婪在我们的理解和实践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从经验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事物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负面的或者不可救赎的。正如人生的[……]

继续阅读

万箭穿心

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

有点记不清这部电影是否看过一遍。

乔迁新房时,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婚姻已行将就木,约摸已过了十来年。这段婚姻的开始,大致是寻常的乡下优等生和城里女人之间的相识。马学武毫无背景,从乡下考到城里无依无靠,出生在教师之家,生存经验便是默默干活,低头攀登;李宝莉生长在武汉的菜市场,武汉,我大学所在的城市,九省通衢,鱼龙混杂,从小与各色人等打交道,锱铢必较,从不示弱。

这婚姻开始是就是不平等的,马学武是个读过书的乡下人,李宝莉是个没文化的城里人。马学武之前对她的好,她渐渐的发现,这个躺在枕侧的人,打心里就不太欣赏她。也拜托马学武的升任厂办主任,小小的家庭终[……]

继续阅读

假期札记

这东拼西凑,略显局促的长假,倒也是合适的机会,去些地方,遇见些人,尝点美食,精疲力竭,呼呼大睡。简单点,人生终归两件大事:吃饱、睡好。

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朝落花覆青苔。

重逢皆是异乡人,阔别六载,与本科时代同窗余超剑小聚一餐。华中科大,韵苑东篱,407室,四载光阴,虽不臻于完美,也是和谐共处。

余君是一个热爱学习之人,孜孜不倦,通宵达旦,甘之若饴。相较于我,本科之中,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蜻蜓点水,未能有持之以恒之心,严格计划之行,便常常半途而废,或醉心于游戏,或皓首于经济。余君的四年勤奋耕耘,换来硕果累累,以吾班第一的成绩保送有名导师,后又推荐至澳洲攻读博士,是我所不能及[……]

继续阅读

Interview with Paul Singer

Writing stuffs is difficult, and in other language it should be an impossible mission. In this article, i am going to try my best to do this. In my believe, things don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er.

Yesterday, what a fantastic day. i enjoyed the newest edition of WSJ with a cup of hot milk. one of[……]

继续阅读

Scale Up or Loss out:制造式创新

1789年11月的大西洋,并不是一个适合航行的好时节,一艘简易帆船在暴风凌冽中前行,显得格外神秘。它的目的地是新世界,它的乘客是塞缪尔·斯莱特,未来的美国工业革命之父。斯莱特将为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的五月花号移民带来富裕的福音,水力棉纺技术,当时工业技术之桂冠。

当然,斯莱特这类杰出青年人才受到英国《航海条例》的限制,抵达美国的旅途自然是处处掣肘。当斯特莱在纽约建立第一座模范工厂后的十年,棉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新英格兰。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旅客法》,进一步阻止工匠和产业工人移居美国。

这是日不落帝国和山姆大叔横跨百年龙争虎斗的缩影之一,如棉花帝国(Empire[……]

继续阅读

Amadeu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大约两年前,重温莫扎特传,便想提笔写篇文章记录一番自己感受,最近又重新读了读太史公的历程,悲剧的天才故事,或许可以合在一起述说下。

莫扎特天才般的一生,早已是寻常人家饭后谈资。依稀记得,大一时候有门选修课,老师是个古典音乐迷。第一堂课讲述的便是Mozart,他满怀爱慕的说道:大致古今的神童,再神也不过Mozart。假若从理科生的角度,这句话是存疑的。

但纵观其一生,Mozart又是悲剧般的存在。早年笼罩于严厉父亲的阴霾,青年稍微得志但荣华富贵稍纵即逝,临终之时贫病交加,郁结而死。

电影的妙处在冲突。Amadeus之中,营造了最大的对立,[……]

继续阅读

芥川龙之介在中国

许久没有写东西了。写东西是很奇怪东西,行书就是内心的东西一点一滴的积存,这些积存或源于生活中遇到的事,或感于所接触的文章,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突然在一个时刻,那种感觉似乎就是胸口中的火山,迸发出来。但是临笔时,又捎带点恐惧,一怕自己写的不够好,二是释放的不够彻底。

      大约是几个月前,看完一部传记片,大致是芥川龙之介在大正时期作为特派记者来到中国呆了约摸着半年的事。观摩着,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时代。那是日本的大正时代,自明治维新,经甲午海战,就日俄战争,于一战之后成为列强,整个民族朝气蓬勃,如日中天。而此时中[……]

继续阅读

衰退下的不平等

腾飞总是相似的,而萧条却各有各的不同

冬日总是阴蒙蒙的,寻了个理发店,即使局促的空间,也显得空荡荡;老板藏在柜台后,不知鼓捣着啥,见我进来,满脸堆笑的迎我坐好。理发之间,老板抱怨着今年的惨淡生意;隔壁工地的工人受够好几个月的欠薪,早早理完发回老家过年;约摸着前些日子,好几个厂里的年轻人也来店里打理头发,厂里没有往日年前喧嚣,早早遣散工人回家过冬;街上的人一年比一年少,老板不知明年复谁在。

萧条随处可见,或从国际报纸,或是街头小巷。中国的房地产销售额暴跌3成以上,而房地产维系着中国五分之一的生产总值,更不用说巨大的地方财政收入,不然地方政府也不会着急干着左手倒右手的旁氏土地拍卖骗[……]

继续阅读

声音和永恒

坂本龙一:终曲

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死去,人们总以为生命是一口不会干涸的井。但所有事情都是有限的,多少个迷人的童年下午,回想起来还是让你感到如此深沉的温柔,也许只有四五次,也许还没有你看到多少满月之姿?大概很多次,但这却看起来无穷无尽。

遮蔽的天空

琴键的声音断断续续,渐弱消散;年近古稀的坂本龙一再次抚摸那陪伴他一生的钢琴,他想找到永恒的声音,不凋零的声音。时间是这么的无情,声音就如生命,终归堙灭于噪声。

初识坂本龙一是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一曲钢琴婉转而忧郁,渐入轻快,恰如电影中那惨淡背景下闪烁的快乐。

故事便从这一首曲子的弹奏开始。

坂本龙一出生于战后[……]

继续阅读